汤湖讲坛第29期 ‖ 王心耀院长眼中的美术馆与艺术史

发布者:孙婷瑜发布时间:2020-11-13浏览次数:10

转载自汤湖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2020年11月12日下午,由汤湖美术馆主办的第29期汤湖讲坛在汤湖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讲坛主题为《美术馆与地域艺术史的建构》,特别邀请到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王心耀教授担任主讲人。授课对象均为江汉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入校的120新生及美术学院的部分教师。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柳国良主持讲坛


  讲坛在师生们的一片掌声中开始,王心耀教授首先介绍到:“美术馆是作为艺术作品展览、公共教育、学术、收藏的公共平台。通过视觉传达和传媒方式的解读,让观者了解认识艺术,提升鉴赏水平。同时,美术馆天然具备艺术史梳理的功能,需要坚守学术,面向地域,放眼世界的总体格局。汤湖美术馆举办70余场次专题的、跨界的、不同代际的系列展览,并收藏了大量艺术代表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美术专业学子或社会大众走进美术馆,了解艺术发展前沿和地域艺术史的建构,是必要的美育课程。”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王心耀教授授课


    通过简短的美术馆观念的引入,王心耀院长就当前美术馆发展体系以及地域艺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三个维度进行了讲述。

    第一,从“艺术博物馆”到“美术馆”的维度。强调出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学,一直是博物馆学的一个子系统。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剖析了当下美术馆的三个转向,分别是从“物”到“人”的转向;“空间”转向;“知识生产”转向。

    第二,以美术馆如何构建当代美术史的维度。重点概括了美术馆以藏品为基石,建构特色艺术史;以展览为核心,梳理当代艺术史;以研究为对象,勾勒全景艺术史。“新美术馆学”应该超越传统的美术馆学,站在一个更加综合的学科角度研究美术馆与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的问题意识出发,既研究传统的美术馆变迁和制度发展,也研究当代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所引出的展览、收藏、公共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关注美术馆人文关怀的维度。新形势条件下,美术馆的正常化运营也当随时代的变化而进行发展。落实到具体,便是开拓数字美术馆资源,让美术馆实现不在场、全时段开放;拓展公共教育方式,让美术馆培育观者审美;开放典藏空间,让美术馆变“私藏”为“共享”;深化服务意识,拓展面向公众的服务内容;文创服务属性,传播艺术品与审美理念。



   授课期间,师生们热烈互动,将整个活动氛围推向至最高潮。王心耀院长总结到:“作为现代美术馆,观众地位的变化,显示了社会的民主,民智的文明,美术馆的展陈受到公众自觉的尊重,而地域艺术史的存在更像是观者与艺术家之间隔离时空的对话交流,让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我们,可以聆听过往的心声,从而更好的把握住我们在今天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


1号展厅


2号展厅


3号展厅


导览“中国风”油画作品


    随后师生们一同参观了1、2号展厅“宏拓——湖北高校院长美术作品邀请展”,以及3号展厅的“ @武汉•2020汤湖新势力——魏三三艺术计划”的展陈空间,王心耀院长以汤湖美术馆公共空间的陈列品为对象进行系统讲述,为青年学子开拓了对艺术视野的认知和学习研究方向。



合影照片


参观完展厅,大家合影留念。 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李瑞洪、柳国良,馆长助理刘珉,展览部主任杨巍、财务部主任谢赫、公共教育部主任盛欢以及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黄晶晶、倪磊、王苑、赖秦江等全程参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