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美术领域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发布者:张艾元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次数:1916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1.办学历史

        我校美术专业教育起始于上世纪50 年代末,自 1997年起招收本科生,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得艺术硕士(美术)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美术领域专业硕士。在领域方向布局上,本学位点主要围绕“三化”大武汉的城市文化精神建设等方面,依托学科与行业单位长期合作的基础,采取了“双向嵌入”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开设了当代油画创作研究、城市公共艺术、美术展览策划、书法创作研究、当代水彩画创作研究5个专业方向。

2.教学成果

        本学位点以创作带动练习,以投展激发创作,取得了较好创作成果,近年来研究生3件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体育美展等国家级展览,举办个人作品展2次。教师在各省美协、院校及其他单位组织的各类展览比赛中,本年度累计共有19件次入选和获奖。

3.师资团队

       本学位点师资队伍稳定,梯队合理。校内导师16人,外聘导师13 人。校内导师中正教授占比37%,还选配中国美协会员、入选全国美展的青年教师、全国重点美术馆的专家团队授课和实践指导。对每位研究生选配了外聘行业导师。平台(实践基地)建设和使用上,本学位点根据实践需要与 6 家行业单位签订了基地协议,包括全国重点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等。基地能够提供有利于研究生成长的实践机会,并安排专家予以指导。还在全国各地设有采风基地, 配备导师带队采风创作。

4.办学特色

       1)城市与艺术协同发展。本学位点服务中部城市群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江汉大学“武汉学”、武汉研究院等优势学科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武汉建设世界设计之都、博物馆之城等政策优势,发挥学校艺术学科群在校生体量占学校总体量1/5的特点,全面探索艺术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江汉大学艺术研究所等研究平台,获批“中共五大”艺术创作等以城市艺术为特色的国家级、省级课题,培育了一批城市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市级、校级课题。

       2)本学位点全面托管汤湖美术馆。本学位点美术领域导师团队自2014年起,全面托管武汉市三大国有美术馆之一——汤湖美术馆,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成为全国首家由高校运营管理的国有美术馆,至今到账经费2340万元。开馆至今举办展览98场,出版画册100余部,成为湖北、武汉地域艺术史梳理的核心阵地。先后迎接赞比亚国土部、国家教育部、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都市委、深圳大学等国内外团队100余次专题参观调研,是研究生培养的“枢纽基地”、武汉经开区的“文化名片”、江汉大学服务城市的“明星窗口”。

(二)学科建设情况

1.方向分布

       艺术硕士美术领域设置专业方向5个,分别为当代油画创作研究、城市公共艺术、美术展览策划、书法创作研究、当代水彩画创作研究。

2.师资引育

       本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缘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拥有在职导师16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兼职导师13人,正高5人、副高8人。其中,2家国家重点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樊枫、陈勇劲,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武汉书协主席瞿忠谋,书法报社副主编张波,湖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敖露分别担任硕士生导师。

3.平台建设

       本学位点参与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城市治理与文化传承”,主持“城市美学与视觉艺术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现设有1个全权委托管理的校外区级平台——汤湖美术馆,1个校级平台——江汉大学艺术研究所。

4.人才培养

1培养模式。落实“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双向嵌入式培养。2育人方式。尝试实行“两坊一周”育人方式,开展美术、设计、音乐等专业领域学术周系列活动,推行“悦读工作坊”“创作工作坊”,推动学生兼顾艺术创作与理论水平的双向提升。(3“双预”设置。在开题、答辩前实行“预开题”“预答辩”,着力强化过程培养。

5.质量保障体系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整体规划,制定了《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美术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文件,本学位点成立江汉大学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方位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6.主要成果

1)教师成果。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单项展7人次,作品参加省级展览19人次。

2)研究生成果:发表论文19篇;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8人次,其中获铜奖1人次;作品入选省级展览20人次,其中获三等奖2人次、优秀奖2人次;入选市级展览22人次,其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情况

        本专业学位点2021年研究生招生艺术学专业硕士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为57人。2021级入学最终招生人数为27人,录取比例为56%。从生源来看,二本院校生源为主,一本院校生源大幅增长,生源结构均持续改善。

目前在读研究生人数522021年毕业人数9人,就业率100%。

(四)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本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中,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管理方面,严把质量关,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本学位点2021届9名研究生学术论文查重100%通过,盲审100%一次性通过,按期毕业9人,授予学位人数9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本学位点既重视对研究生的在校培养,又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落实导师为就业工作责任人,发挥学校、学院、导师、辅导员以及校外导师合作单位的能动性和资源优势,提供就业机会,丰富就业渠道,积极帮助和支持学生就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研究生优质就业,2021年研究生就业率100%,其中民营企业就业8人,自主创业1人。

1.学位授予前提条件

       1)毕业创作作品属性为艺术创新性、主旋律、实际应用性选题,一般为其中之一。数量为1-3幅,不小于一定的尺寸。其中当代油画与展览策划研究方向还需要提供本人所完成的展览策划材料1套,在该方向的毕业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学位论文选题,首先应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内容涉及毕业创作思考和理论阐释,具体可以是学习体会、实践报告、案例技术与风格解析等;其二也可以是本专业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位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江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规范,并且达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本论、结论)字数不少于0.5万(不含图、表及附录),并附对应的资料光盘。在毕业创作草图阶段,及时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工作。

       3)学位论文开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工作原则上须校内外教师共同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学校或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学位论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严格论文评阅程序,保证论文质量。

2.就业基本状况

本专业学位点既重视对学生的在校培养,又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每年的学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到人,强化就业工作考核,建立就业激励与惩罚相结合机制。发挥学校、学院、教师、辅导员,以及校外导师、合作单位的能动性和资源优势,提供就业机会,丰富就业渠道,积极帮助和支持学生就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3.学位授予与就业情况

本学位点2021届毕业研究生9全部被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综合就业率达到100%,就业方向包括美术馆、教育机构、中小学院校等单位,就业情况良好,社会接受度和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五)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或行业组织任职情况

序号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年龄

最高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1

王心耀

教授

64

学士

当代油画创作研究、

美术展览策划

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汤湖美术馆馆长

2

陶兴琳

教授

58

学士

当代油画创作研究、

当代水彩画创作研究

湖北当代水彩画院委员 

3

顾蓓

教授

58

硕士

当代油画创作研究

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

4

彭燃

教授

54

硕士

当代油画创作研究、

美术展览策划

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5

赵丽仙

副教授

50

硕士

当代油画创作研究

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

6

柳国良

副教授

39

硕士

书法创作研究、

美术展览策划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武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汤湖美术馆副馆长

7

杨巍

副教授

39

硕士

城市公共艺术

致公党武汉书画院秘书长

8

马杰

副教授

43

硕士

中国画创作研究

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

9

明媚

副教授

41

硕士

中国画创作研究

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

10

廖兰

副教授

44

硕士

当代油画创作研究

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思政教育主要成效

近年来,本学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政队伍建设、实践育人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

一是进一步形成工作共识。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共识、抓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红线的思想共识、遵循“三全育人”鲜明导向的行动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着力形成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的良好局面。

二是进一步做好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融入学科、教学、管理等具体工作,使之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各方面工作的价值准绳和基本遵循。广大教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供给、话语体系、传授形式,积极开展浸入式、渗透式、启发式的“隐性教育”。

三是进一步形成工作协同。本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支队伍的协同作用,让各方面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同行,形成了工作中的协同效应。

2)收获了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一是课程思政有效推进。专任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对于个人承担的研究生课程,坚决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本人教授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改革初见成效,导师彭燃教授的《采风》、赵丽仙副教授的《油画名作临摹》两门课程成功立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是学生思政成效明显。广大研究生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思想政治建设成效逐步凸显。一批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主动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抗疫实践。其中,2019级当代油画与策展专业研究生林梓全的作品《守护人》入选湖北、四川省文联主办的两新青年艺术家抗疫作品展,该班班长徐玉梅疫情期间作为抗疫志愿者深入基层工作90余天。2019级公共艺术班班长石超伟,作为退伍军人,疫情期间参与了学校承接全市120专线接听志愿服务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思政教育特色做法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改进与完善本学位点“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1)课程思政改革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显性与隐形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显性思政教育内容,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以隐性的方式推动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时事热点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结合抗疫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以及作品创作之中,在师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注重艺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引导研究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与民情,从而形成正确的艺术表达。

2) 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机制建设。本学位点党政领导班子严把正确政治方向,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突出阵地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思想文化阵地、对外合作交流等规范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三是突出正面发声。多措并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内宣外宣质效。引导鼓励研究生在互联网正面发声,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3)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两个构建”

一是构建“四型”党组织。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注重党员作用发挥,推动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凝聚型、和谐型”党组织走深走实。

二是构建思政队伍协作机制。专任教师坚持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等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主动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不断提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能力,与辅导员、班主任形成合力育人的协作机制。

(4)实践育人工作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专业实践。一方面“请进来”,邀请知名艺术家和学者来校举办讲座,为研究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视野。另一方面“走出去”,通过组织研究生外出参观湖北美术馆《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等各类作品展、重走丝绸之路采风等形式,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树立研究生正确的专业认知与个人发展观。

二是强化社会实践。引导研究生深入社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研究生自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履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三是强化创新实践。通过引导研究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艺术道德与伦理教育情况

本学位点艺术道德与伦理教育工作长期坚持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多年来形成了一套好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抓实道德教育工作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艺术道德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道德教育在开发研究生潜能、促进研究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坚持学术与创作同步、成人与成才并举的艺术教育理念。在艺术教育中,落实“为谁创作”的思想,抓好研究生主题创作。

2)完善伦理教育工作

本学位点推进艺术伦理教育工作,完善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助力“全方位”育人。邀请道德伦理领域专家学者,举办“名家讲坛”和“艺术名家领读经典”系列讲座,推进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平台建设,录制课程20余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明确创作导向,唱响主旋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与学术交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道德伦理领域的示范培训、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鼓励专任教师积极承担党的道德伦理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在服务社会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本学位点教师屈一锋、马杰、辛立刚、彭苑等先后参加第十二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培训、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习主席文艺座谈会的重要谈话研修班和专题网络培训等。研究生导师坚决做到本人教授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例如导师彭燃教授的《采风》、赵丽仙副教授的《油画名作临摹》两门课程成功立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位点师生深度融入武汉中心城市建设,在服务贡献上呈现合作范围广、规模增长快、合作模式新、社会声誉好等态势,总体情况如下:

1.全面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本学位点全面运营管理国有美术馆——汤湖美术馆,开展地域艺术史梳理和研究,促进文化艺术繁荣。本学位点导师团队分别担任汤湖美术馆馆长、副馆长和部门负责人,落实培根铸魂的创作思想,带领本学位点研究生全面入驻汤湖美术馆参与展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收藏等四大功能建设。

本学位点师生团队通过运用汤湖美术馆,推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区域内产生广泛影响和号召力,使美术馆成为湖北地域艺术史展陈、研究和传播的主要基地。

2.全面践行党的的文艺创作方针

本学位点践行党的文艺创作方针,倡导主题性创作,师生团队累计29件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五年一届),近十年先后有50余件作品参加油画、漆画、壁画、国画、水彩、书法等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先后主持14项湖北省美术重点创作扶持项目,是湖北省大型主题创作的主要阵地之一。

3.全面服务社会公益

本学位点师生团队依靠科研能力,推进科研转化,积极服务公共文化建设,承接第七届军人运动会艺术创作、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展示、武汉市民之家大型壁画创作、黄鹤楼视觉设计、武汉精神视觉展示等项目,受到广泛好评。同时,本学位点依托汤湖美术馆平台,致力于社会公益服务,服务武汉大型企业,开展“流动美术馆”建设,开展系列讲座、艺术指导、家庭美术课等。

4.全面传统和弘扬传统文化

学位点着力于非遗传承与书法进校园,一方面与湖北省教育厅、文旅厅等部门深度合作,承接黄梅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讲座与传承工作,另一方面,本学位点书法教师团队承接省市大型书法展览策划工作,积极开展书法进校园系列项目,为传统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学术和专业力量,推动地域书法发展和书法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工作有积极作用,全程设计指导建立湖北省首家专业美术馆落户沌口小学,并策划系列专业展览进校园,名家进课程,影响广泛。

(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本专业学位点重视研究生的配套管理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学位点由学院党委统一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分别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日常管理工作,配有研究生专职辅导员1名、兼职辅导员1名,辅导员助理2名,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联系师生的桥梁,负责组织本学位点研究生开展、参与各类活动,收集学生各项反馈意见,服务本学位点研究生教育工作。

       其次,通过构建正面引导与多元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指导质量、学院配套服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督导+学生+同行”在学院管理服务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从学术科研、道德品行等方面对导师进行多元化评价。

       最后,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教学名师为教职工作师德师风报告,把教书育人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大力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激励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夯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同时优化了教学与办公区楼道设计,通过优秀艺术作品等加强对师生的日常熏陶、启迪和激励。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课程设置具体根据《美术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涵盖培养美术专业领域相关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实践训练、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总学分为50分,其中分为三种类别:公共课(必修8学分,选修1学分),专业课(必修20学分,选修8学分),实践环节(13学分)。公共必修课共6门课程,当代油画创作研究方向专业必修课共7门课程,城市公共艺术方向专业必修课共9门课程,美术展览策划方向专业必修课共9门课程,书法创作研究方向专业必修课共7门课程,当代水彩画创作研究方向专业必修课共7门课程,专业选修课共23门课程,公共选修课共10门课程。在所有课程类别中,实践类课程由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和开放性实践课程组成,学分约占总学分的68%。

(二)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认真对照《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责任。

       1.抓实导师第一责任。落实推行导师第一责任人,高标准遴选导师,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行导师作为人生导师、学业导师的两重责任,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2.强化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严格招生初试、复试工作流程,加强命题管理,维护公平正义。开展学业初期课程与学分监控、学业中期展演考核与实习评定、学业后期答辩与就业等全环节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3.加强论文管理与学位授予。设置预开题、开题、预答辩、答辩四步体系,试行导师回避制度,通过预审、查重、盲审、公示等环节,提高质量。

(三)学术训练及学术交流情况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本学位点学科建设,促进一流专业建设,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202011月以来,本学位点研究生部组织策划悦读工作坊”和“创作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共39“2021首届研究生学术周”系列学术活动之“大师讲坛”11、研究生中期作品展14天)以及研究生学术周7天),气氛热烈,受到美院师生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研究生们将在每次活动后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每学期期末提交一篇文献综述。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自2012 年起 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 用于奖励表现特别优异的全日制在籍研究生,不含定向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且在正常学制内的所有全日制非定 向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其基本生活支出。

       学校根据教育厅下达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综合考虑本学位点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等因素,结合上一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执行情况,分配本学位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年度名额。2021年国家助学金共资助学生58人,总金额34.8万元;学校助学金共资助学生58人,总金额20.88万元;助研津贴共资助学生58人,总金额17.4万元;50名学生获得学业奖学金,总金额35.7万元;1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总金额2万元;5名学生获得单项奖学金,总金额0.8万元。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为加强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工作的管理,保障硕士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学校要求,统一艺术硕士各领域研究生招生初试理论科目考试范围——艺术概论。响应国家防疫政策,本专业学位点2021年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但复试过程管理同线下同等严格,坚持采取“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复试组组成人员”和“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参加复试的考生通过专业技能测试、专业性问题抽取、随机提问、英语考核等环节,开展复试考核。第一阶段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第二阶段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水平;第三阶段,考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专业性问题,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深度。 

2.课程教学

       新增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2门。打通美术领域各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由原来4门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变为20门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开设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社会需求为先导进行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水水平。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实践和社会调查,学生实习时间均安排在集中实习3个月,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和实践调查报告。

3.导师指导

       本专业学位点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及武汉市、学校的有关文件要求,2021年继续坚持严格招聘引进、严格考核评价、严格师德督导、严格违规惩处、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更好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术展览策划方向研究生分别由湖北省武汉市知名美术馆馆长担任第一导师,校内导师为第二导师。

4.实践教学

       本专业学位点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了专业实践学分,要求所有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为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将培养计划必修环节里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改为3个月的企业实习。为研究生就业打下夯实基础。以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实践成效为导向,学位点将实习单位的确定、实践导师的选择与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5.学术交流

       为提高本学位点学生的学术研究交流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举办美术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周: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等国内知名专家主讲“大师讲坛”等7场;举行研究生学术论坛5场;开设悦读工作坊、创作工作坊14场;举办研究生作品展1次。

6.论文质量

       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本学位点推行学位论文预开题制度。预开题通过的研究生,才能申请参加论文开题。并且论文内容要求与毕业创作(策划方案)紧密结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本人在专业实践中的问题思考、案例分析、记忆探索、方法研究等进行分析和阐述。自预开题制度建立以来,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和盲审均100%一次性通过。

7.管理服务

       为更好得为研究生和导师服务,本学位点成立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设研究生部主任、副主任,协助分管院长管理研究生事务。强化条件保障,优先保障研究生招生新生学业奖学金、培养费和各类奖助学金经费,探索研究生培养的项目资助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支持研究生培养力度。在学研究生对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术科研、学生管理等情况表示满意。

(二)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教师发表论文28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其他期刊24篇。纵向科研经费6.98万元,横向科研经费371.6万元。

三)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古老而富有生机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又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价值。本学位点教师始终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砥砺前行。如王心耀教授的《中国风·江山》和顾蓓教授的《都市丽人》在百年辉煌 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特邀展中荣获二等奖;彭苑讲师《敦煌印象》荣获第二批2020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百人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寻迹图之二》荣获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2020年度优秀作品展二等奖。

(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因疫情管控暂停。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于2021年5月总体部署了周期性合格评估及自我评估工作,制定了学校评估工作方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国务院学位办和省学位办。本学位点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评估工作责任领导,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基本条件、《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南》等,研究制定《艺术硕士学位点2020-2025年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及《艺术硕士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执行。学校组织校外专家开展了诊断式评估,本学位点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完成了学位点建设年度报告。

1.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需进一步强化

       课程和教学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本专业学位点课程设置,存在着未能与时俱进,深度不足的情况。

2.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本专业学位点在校外导师选聘制度、经费投入和支持机制等方面还需加强。比如遴选方式主要采用校内导师推荐、从有合作关系的美术馆中安排等方式,来源还不够多元,数量较少,不足够丰富学生的视野。遴选的投入保障方面,经费支持与物质激励还很少,精神激励与长期激励等方面还有待创新。另外,校外导师指导机制偏弱化,无法及时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很难给研究生给予有效指导。

3.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有待提高

       虽然目前已经与武汉市内几家美术馆、博物馆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协议,能为学生提供较为较为广阔的实践渠道和平台。但未能有效整合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发挥他们的育人功能、就业功能,尚未形成协同实习实践示范教学基地的条件。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学校于2021年5月总体部署了周期性合格评估及自我评估工作,制定了学校评估工作方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国务院学位办和省学位办。本学位点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评估工作责任领导,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基本条件、《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南》等,研究制定《艺术硕士学位点2020-2025年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及《艺术硕士学位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执行。学校组织校外专家开展了诊断式评估,本学位点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完成了学位点建设年度报告。

       1.本学位点的课程设置,特别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课程之间逻辑性和关联性不够充分,个别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  试有效衔接不充分,实践课程安排不够科学等情况,职业能力导向凸显度有所不足,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相对重视知识及科研能力,而容易忽视德育发展的“课程思政”元素。简单将其指标化,势必将导致教师为了应付考核评价,而将“课程思政”形式化及功利化。同时,对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中,难以进行思想道德素养的整体评估,无法全面地反映“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并评估学生真实的获得感。

        3、本专业学位点校外导师选聘制度还不够完备,经费投入还较为缺乏,支持机制还不够健全。比如,在遴选方式方面,主要采用校内导师推荐的方式,致使校外导师来源不够多远,很难形成校外专家自主参与选聘的内生动力。校外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程度有待加强。校外导师应全程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课程讲授与改革创新、专业实践与实习、论文指导与就业指导等。目前,本专业学位点的校外导师仅能够参与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实践实习等过程,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改进措施

(一)切实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建设水平

       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培养。成立课程组,针对培养目标,形成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流程,针对课程不足进行改善。进一步扩展“悦读工作坊”、“创作工作坊”的师资范围,探讨最新理论、实践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生课程水平。

(二)健全校外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

       实施以过程激励为导向的保障体系,推行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工作策略,完善学校、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研究生等多主体融合的生态系统,通过多元激励引导导师资源流动,将校外导师真正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贯彻“协同育人”理念,主动架起导生纽带关系,深入参与艺术专硕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加大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力度

       积极与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入合作,让用人单位需求端嵌入人才培养过程。推进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实践环节,实施双管理(校内管理、实践基地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实习实践质量和实践成绩进行“双考核”(校内考核、实习基地考核)评价,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