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黄梅挑花”走进我院

发布者:test19发布时间:2013-04-22浏览次数:2007

    4月18日晚,在艺术学院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专题讲座,邀请“黄梅挑花”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女士主讲并传承技法,其次子陈晓鸿先生担任讲解,讲座由湖北省高等学校教研项目《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下的高校民间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彭燃主持,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的50余名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农家妇女精挑细作,挑花工艺日臻完善,被誉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座中,现年62岁的石九梅女士展示了多款的代表作品,不仅从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到图案结构及针法特点的解析了黄梅挑花的抽象美和民族风,而且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挑花技法。一根针,穿上一条彩线,在石女士的手中宛若游龙,上下舞动。不到10分钟,一小块精美的挑花图案便跃然布上,使在场师生对这种独特的针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石女士师生分布料和针线进行课堂实践学习,从最基本的“十字针法”练习对同学们一一辅导。她:“黄梅挑花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双面绣,正面呈‘十’字形,背面呈‘一’字形。绣制过程中,一个图案中不换线,一根线绣到底,这样可以减少线头,在开始走针时就要考虑到回针时的走法,这样才能回到起针时的中心点。”最后,石女士还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们喜欢,愿意学,我愿意不遗余力的教大家黄梅挑花。”

    现场师生一致认为国家级“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艺术师生可以借助在民间美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挑花工艺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国家“非遗”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播,也得到更好的保护。

    据悉,艺术学院将继续邀请荆楚大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并从中找到创作灵感,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艺术学院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