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创新》编后语

发布者:test19发布时间:2011-05-26浏览次数:3479

《适应与创新》编后语

 

王心耀

 

        江汉大学作为武汉的地方大学,不断得到政府、兄弟院校,社会贤达的关爱。江汉大学艺术学院前身是原江汉大学艺术系和武汉教育学院艺术系为主合并而成,往前推更是历史久远。传道、授业经验丰富,几代人用人生经验和睿智的思维见解,兢业传授成就了今天的江汉大学美术学。江大美术学成为国家教育部建设特色专业、武汉市重点学科。不仅自己具有一批致力于教育,献身于美术学的教师队伍,更有众多的国内一流学者、国际知名专家也频频亮相江大艺术学院讲坛。

 

        江大美术学以适应和创新活跃于美术教育界,丰富的人脉资源及不断与时俱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江大美术学的文化在于此,魅力更是在于此。我们主编这本书,是想梳理、总结江大美术学走过的风风雨雨,更想听到真知灼见的同道其智慧的声音,思索一种生存方式,探求自己的办学特色,追寻一种人生的境界。

 

        在江大美术学发展史上,不仅有前辈的努力和铺垫,也有后学的理念与兢业,讲授人的独具匠心,听讲人亦熠熠生辉。用耳聆听,用心感悟,已成为学人人生河流中提取出持续滋润灵魂的甘泉。大学的核心价值应是教会思考,教会学习,让学人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化、精神、价值等等。使自己知道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在物化风行的当今社会,当你匆匆忙忙地追求物质利益时,是不是有时会感觉到灵魂深处的某种欠缺?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在忙碌中忘却了对灵魂的滋养,在喧嚣中忽略了对精神的关怀。“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追求“实用理性”,追寻一种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大美或许更有价值。只有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生受益的东西,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永久的慰藉,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不断地升华,使我们的品味不断地提升。

 

        学术独立于功利,冯友兰先生认为,从培养目标来看,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特殊技能的“器”,而大学培养的是健全的“人”。

 

        孔子说“君子不器”。器是一种工具,别人可以利用它达到某种目的,职校训练出来的人具有特殊的技能用来谋生,但只有谋生的技能还是不足以成为“人”。理想的“人”不只是一个“器”,除了有专门才能贡献人类外,他还有自己的理想,有健全的理性,对于世界、社会有他自己的认知、看法,对以往及现在所有价值的东西能欣赏。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被称为是一个人。有了创造才配成为一个艺术家。

 

        大学之教,是成“人”之教,而非成“器”之教。学术思想的自由开放杜绝了思想史上的荒芜与静止的状态,如同先秦的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应该说,适应与创新成就了江大美术学,也成就了这本书。

 

        教与学永远是教育的话题,人文精神,理性质疑、批判,学术自由,科学精神,探求真理,追求卓越,实事求是,适应与创新。这一切将构成江大艺术学院最别致的一道风景。

 

        感谢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教授为此书作序,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给予的支持,感谢武汉出版社、武汉科技局、江大科研处慷慨解囊和研究生处、教务处的鼎力相助,也谢谢我的同仁、学道和杰出校友,是您们的支持,我们美术学才有今天,此书才会面世,谢谢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