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句《论语》,传千古孝道――艺术学院第三期《论语》大讲堂开讲

发布者:test19发布时间:2010-11-23浏览次数:3053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我们有一颗敬畏之心。因为我们如此虔诚,《论语》才会变得如此亲切。”20101121晚七点,艺术学院大多媒体教室又传来了朗朗的《论语・为政篇》诵读声,该院10级辅导员柳国良在第三期《论语》大讲堂上深情地为全体新生讲述着。

该期讲坛分为三个部分,主要阐述了敬畏之心、年龄之律与孝敬之道。

在谈到敬畏之心时,柳老师通过引述“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来告诫大家。针对当前敬畏之心缺失的现状,柳老师首先从“敬”“畏”二字的甲骨文字形谈起,从字本义出发让同学们了解其深层涵义,其后分别解读了《论语》与《墨子》对“天命观”的不同立场及其原因。随后柳老师说:“当我们具备了敬畏之心,我们才能克服困难,端正心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在谈到年龄之律时,柳老师主要围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进行讲读。首先对孔子所谓的“学”、“立”进行了字本义的解读,认为孔子所言的“学”实为“学礼”,所谓的“立”实为“立德”;随后进一步深入阐述了“不惑”,柳老师用“明辨是非,知晓真假,洞察虚实”来作对应阐释;接着对“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进行了详尽的引申。通过阐释,柳老师说,这虽然是年龄规律,但充满了逻辑关系:不学,便无以立;未立,则惑;惑则难知天命;不知天命,无从耳顺;未能耳顺,何来从心所欲。柳老师告诫同学们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别在十五岁前后该学而不学,三十岁左右应立而未立,在四十不惑之年仍充满困惑,在五十知天命之年还充满欲望,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随后,柳老师播放了清华学堂火灾前后的照片,同学们觉得非常遗憾;播放了上海教师公寓的火灾现场以及人们在铁架上求救的画面告诫同学们人有旦夕祸福,生命不堪一击,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拥有,珍惜我们还拥有健康身体的时候,珍惜我们千辛万苦考入大学的时光,努力学习;更要珍惜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表达我们的孝心,表达我们的爱。

柳老师从自己为父亲写的格律诗入手现身说法,赢得了同学们的啧啧赞叹。当大家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论语》名句时,心中充满无限的敬意。最后,柳老师播放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妈妈洗脚》的广告片,引来同学们无限深思;播放了中华女子学院大一新生刘子华朗诵的毕淑敏的作品《孝心无价》的短片,引起了同学们无限共鸣;播放了张家声先生朗诵的《孩子,请听我说》的短片,让在场的同学热泪盈眶。

在讲座即将结束时,柳老师深情地提议他和同学们一道每人写一封家书,汇报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介绍我们在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告诉父母我们能体会他们的辛劳,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告诉父母自己一定会努力,让父母安心工作。同学们都默默点头一致表示认可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

(华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