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开展第七批“项目式教学”改革课程验收情况总结

发布者:卢飞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关于公布第七批项目式教学改革课程名单的通知》要求,美术学院开展结项验收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美术学院参与项目式教学改革核心思想

项目式教学为了让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若干个具有明确目标任务的独立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合作或独立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通过项目实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基本要求,达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技能技巧、提升综合的目的。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提高。

二、 美术学院“项目式教学”改革验收形式

2024年2月29日,美术学院针对需验收的4门课程,举办美术学院第七批“项目式教学”改革师生座谈会,4名结题教师,以PPT的形式,展现改革效果。参与人员:美术学院教学院长马杰教授,校级督导陶兴林教授,教务办教务员李佳,4位申请“项目式教学”改革结题教师,以及10位学生代表们。


三、 “项目式教学”改革验收总结

1、 陈时教授的《水彩基础》“项目式教学”改革亮点

《水彩基础》课程,是22级绘画专业选修课程。原教学方式1.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2.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在陈时教授对传统的架上绘画基础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为: 该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创建“三连接三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水彩文化、武汉湿地文化、创作思维为三连接,把知识、生态、艺术进行三融合,优化课程。课程总体项目设置为:武汉湿地文化创作 , 课程子项目包括:

1.武汉湿地文化调研

2.水彩艺术理论学习(世界、中国、湖北)

3.水彩技法表现学习

4.水彩风景创作(个人创作、小组创作)

2、惠波副教授《宋画临摹》“项目式教学”改革亮点

《宋画临摹》课程已开展的教学改革:课程已经多次通过展教结合,校际联动,组织湖美、华师、民大师生举办宋画临摹教学成果线上及线下展览交流,已经在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2次教学创新展览,通过展览呈现组织工笔画专家讲座及课堂示范,进一步规范了宋画临摹的课堂要求,开阔了学生及教师视野大大提升了专业基础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好评,以临摹带专业,以专业促基础。

惠波副教授奖励情况:为省级教学团队绘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成员,培养的学生先后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一流美术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通过此次课程的持续大力改革与推进,先后培育了省级一流课程《采风》、《漆画》及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项目、获取国家艺术基金,入选第二三批湖北美术人才工程,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扶持工程等。

以往的教学活动多是以个人实践创作为主要手段,在此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所选表现题材及表现方法为一组的形式,布置教学任务。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某一种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宋画临摹作品分析。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相较于以前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间多了交流,学习氛围更为融洽,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作品交流,更能促进激发学生的专业潜力。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在小组分析作品中能够从多角度阐释,达成较为全面化的分析理解。

每小组需要完成以某一类表现风格作品的宋画临摹作品分析,全面梳理宋画的定义、表现步骤与方法,以PPT形式汇报。以PPT汇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PPT汇报中,学生能从主观角度分析、理解宋画的特征以及表现手法;能主观的运用宋画语言分析并表现在作品中的的应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理论的学习中跳出来,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为接下来的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创作环节是本课程的重点。在实践中,学生要能从宋画的特性出发去选择表现语言,通过对物象的深入浅出的描绘,来进行情感表达。

1、分组探讨

在创作前期,需要学生能够对宋画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它的语言表达特征。物象造型的多样性以及宋画临摹的表达形式的多样性,都是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全面消化的内容,所以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有目的性的进行作品风格分析比较、分析,让学生能够主观性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性的掌握各种宋画临摹表现语言的多样性表达。

2、带有题材创作性的表现

在教学任务布置中,不仅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件较为客观接近复原的作品,还要有带有类似题材创作性的主观表现,会锻炼学生对素描表现的主观敏感度以及思考度。学生需要综合性的运用课程知识来分析、确定、绘制、制作。需要学生先进行大量清晰的资料搜集,思考主题表达,确定着手点以及观念的表达方向,最终付诸于实践,制作作品。从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把自身所学专业与社会环境做融合性思考并形成完整作品。从学生的作业的完成度来看,学生们能够很积极的思考并深入到该主题的社会性属性,从而赋予了作品更高的个人情感。

3、完整的作品呈现

中国画宋画临摹是一门“严谨规范+情感表达”的艺术,以往的课程作业多是以简单的课堂陈列作品为主,学生更多的是在画室完成。在此次校际联动,要求学生在临摹前期就需要对临摹主题、风格表现、作品呈现与空间环境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思考。鼓励学生从作品出发,表达观念,利用空间,呈现出一个完整而有深度的艺术作品。整体上来看,学生能够掌握宋画的艺术表达手段,也从课程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经典宋画,掌握宋画的基本知识点;能从宋画作品中发现风格表现语言的多样可能性;从实践中利用各材料特性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更好的理解,做到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改革亮点

1.改革思路

打破过去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讲解为主,较多依赖单个认可老师,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单一而缺乏活力,更多是课程基础程序的完成。

从教的方面:通过打通院内及校外专业老师的共同联动,运用美术馆的陈列功能充分从多方面多层次促进教学的丰富性及学术严谨性。

从学的方面:通过院内及校外相关专家及同年级学生的共同联动,充分运用美术馆的陈列功能充分从多方面多层次促进教学的丰富性及学术严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结合自己的写生作业讲解这门课程,极大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极大的提升了今后作为中学美术老师的教学能力。邀请重点美术中学专业负责人担当评委,极大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极大的提升了今后作为中学美术老师的教学能力。全面做好全校相关美育教育的使命,提升广大师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发现美并创造美。

2、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组织教师根据各自分工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积极拓展落实好与兄弟专业院校的教学互动与展览交流。理论讲解惠波,郝孝飞、焦笑会、陈岱展览及专业研讨,吴洪剑参与点评学生讲课、教案及讲义。

学生分组,可以从素材及表现风格分为四组,分别是花鸟组、人物组、山水组。各小组分别针对自己所选素材及表现风格搜集相关文字及图片,并写出各自的作品思路及设计理念,并结合自己的作品及校内外专家点评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以ppt的形式讲解宋画临摹课作为最后的作业呈现形式。

三、吴学聪讲师的《写意人物①》“项目式教学”改革亮点

《写意人物①》课程目标分析: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以及对本院“美术展览策划”硕士专业的教学需求,本人物画课程将采取以模拟主题展览策划结合作品创作与出版策划的项目式方法,在原有教学大纲的目标上进行改进与创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写意人物课程展览策划教学项目的改革才能更有活力,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让学生有更大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发挥想象力与执行力,为考研和就业打下更有力的基本素养。

学生学习效果:现有的教学资源以本单位教育机构为主体,教师通过教材结合教学素材传授知识,围绕课堂对学生展开示范与讲解,结课运用翻转课堂方式让学生参与主动思考。现有的教学模式尚可满足教学大纲需求,但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美术人才执行力与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需求。因此,本课程邀请全国重点美术馆美术师走进校园为学生分享专业的展览展陈策划内容。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插入美术馆现场体验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时下美术趋势与公共空间中的教学互动,丰富教学方式与项目课程结合,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实施效果:建立开放的多角度探讨与项目式教学改革任务。从教上,通过与艺术类专业研究人员、实践者以及教师的广泛协作,引入多样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确保校内外课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质量。同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探索写意人物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引用模拟展览主题策划为项目任务,并与相关艺术团体、画廊、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开展,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艺术创作环节,学习如何策划、组织和管理一个课程相关的展览。这样的实践教学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合作精神。

从学上,对应不同主题内容让学生自愿按兴趣分组研讨,通过专业教师讲解与自行收集素材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好学习资源和展开实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同时,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使项目式评价可以更加直观与生动展现出来。

教学组织形式:本项目教学采用设定主题,对学生分组分工的方式提高团队合作及综合应用能力,达到项目式教学的预期效果。

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能力水平进行划分,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同一起点上,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分组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将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同时,学生们也能从合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最后,在教学活动和任务实施中实现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回归课程写生训练,发挥专业基础课“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四、朱缘讲师的《公共设施设计》“项目式教学”改革亮点

《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总体设置:PPT理论案例讲授——中大型(候车亭/公共休息亭)项目设计选择分组——公共设施考察并汇报小组方案项目思路——分组项目设计建模深化——小组最终项目方案效果及过程文本呈现——个人小型公共设施设计项目选择并设计(课上课下结合)——结课汇报(小组和个人方案) 。   


目标一,将公共设施设计的理论部分和实践创作部分进行教学内容的整体项目化来实施,完成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中大型公共设施(候车亭/公共休息亭)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文本呈现。第一环节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ppt理论及案例,了解公共设施设计方法论,进入第二环节: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针对性设计方案整合,根据每个学生的方案思路方向引导学生两两或三人分组,第三环节通过调研考察武汉相应街道公共设施案例并选择相应城市街道空间进行针对性设计,在考察过程中,小组将方案的思维导图渐渐整合,在课堂上进行方案概念文本汇报,这个过程主要引导学生认知项目,并能够让学生实现自我主导创作安排,发挥学生专业所学及合作意识能力。第四环节分组对项目方案进行简易小稿制作,根据小稿实际空间进行建模设计深入,教师在方案形式和建模过程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将设计过程记录并整合成文本,能够体现项目的来源、草图思路、文字介绍、方案多角度视图、实际场景效果图。

目标二,完成个人小型公共设施(公共座椅/路灯)的项目设计,针对江大校园内部实际空间设计。这一环节蒋课上课下的时间结合,以目标一的模式完成个人设计的方案和文本呈现。

最终进行结课汇报,邀请学院领导和教师,或是相关行业专家对学生项目方案进行评价,结合学院现有的3D打印实验室,对优秀公共设施方案进行3D打印成品。

公共设施设计作为造型与设计实践结合的实用性课程,第一,课程的教学模式紧扣社会相关设计类公司的项目设计制作的流程,从项目来源考察到方案思路并设计深化到最终和甲方对接的文本综合呈现,这样的模式对高年级学生的项目式训练,可以较好的了解设计实践的过程,对毕业实习和工作形成很好的衔接,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第二,课程整合了前期公共艺术教学中空间造型类课程(具象雕塑、抽象雕塑等)的形式美学思路,也发挥了虚拟造型课程中学生运用数字化3D软件建模设计并渲染的实践能力,加上设计项目紧扣我们在城市中的所见所需,是很好地功能性实用性设计实践,最终的图文并茂文本呈现也考察了学生文本排版设计的能力。第三,师生对方案的讨论到文本的汇报,也加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公共艺术设计的协作交流和社会实践能力。

改革思路:

教的方面,主要从ppt理论和案例整合出发,将实际需要考察并后期设计的公共设施进行重点阐述,并武汉市内的公共设施其他地区的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的入手设计。教学中的考察加上方案的深入在教师引导下按照公司设计项目的模式层层递进,也整合学院实验室资源,让学生理解整个课程的体系和项目设计的原理。

学的方面,将原来教学模式中的个人方案创作转变为小组模式,加强小组的分工意识,让学生有从考察到方案深入的协作意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角色意识,有的人负责项目统筹协调,有的负责方案绘制,有的负责文本介绍等等。同时加入课后分支的个人创作任务,是个人的能力达到更好的训练。

四、“项目式教学”改革座谈会发言摘录

教学副院长马杰发言:项目式教学改革,要根据美术学科特色,抓教学反思,要进一步探索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要进一步开展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加强美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

校督导陶兴琳教授发言:项目式教学改革,需要创新,但是有效提高课改质量的追求不能变。要深化认识,在扎实推进新教育、高效课堂上下功夫:要聚集课堂,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学生代表发言:陈时老师带领学生以做项目的形式完成水彩基础这门课,学生印象很深的是,相比于传统教学形式,它能提高系统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同学之间交流互动更多了,相关资料整理得更加全面,能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学院教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