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教结合:江大美院公共艺术系雕塑课堂搬进汤湖美术馆

发布者:彭璐发布时间:2018-11-19浏览次数:911

展教结合:江大美院公共艺术系雕塑课堂搬进汤湖美术馆

——记朱缘、苏海宁“痕迹——当代语境下的雕塑形态”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拓展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汤湖美术馆正在展出 “超越·青年艺术家雕塑邀请展”的专业化资源,11月14日下午15:00,参展作者、公共艺术系教研室主任朱缘和专业教师苏海宁做客汤湖美术馆,主讲了美术馆和学院主办的“痕迹——当代语境下的雕塑形态”专题讲座,学院2016级公共艺术、2017级公共艺术和2018级美术专业学生近80人参加聆听,再一次深化了实践了学院“展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江汉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长王心耀、美术学院执行院长彭燃出席讲座,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李瑞洪担任本次讲座学术主持。

讲座首先由李瑞洪副馆长介绍举办本次讲座的理念和意义,他认为美术学院教师朱缘和苏海宁作为本次青年艺术家雕塑邀请展的参展作者来进行讲座,对展览本身宣传和学术都有很好的价值,讲座将从两位艺术家的自身创作作品出发,展开他们对当代雕塑的研究、理解和实践,

苏海宁老师在讲座中阐述了她本人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期间,雕塑系工作室坚持的“能量传递”这个主题,导师李秀勤教授和自己对一些观念雕塑作品的创作理念,以及自己所参与相关雕塑工作室展览的体会,分享了这些过程和痕迹对自己雕塑创作的影响。

朱缘老师从自己本科到现在创作雕塑作品逐渐演变的角度,阐述了创作感想和制作过程,结合身边熟悉的老师和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分析对当代雕塑形态的理解。深入浅出的谈了当代雕塑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留下痕迹,我们也在当代雕塑之中留下了些许互动痕迹,它是我们思考、创作、安装、展示当代雕塑的痕迹。诠释出雕塑的功能——供奉、纪念、教化、装饰等如何逐渐转化,呈现当代雕塑愈趋明显的材料与形式的绝对多样性,雕塑不再被看作是有固定边界的稳定概念。

讲座结合座谈会的形式,两位老师边介绍作品边相互交流,与学生们互问互动,将美术馆展厅变成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课堂。最后由美术学院执行院长彭燃教授总结,他对两位老师的参展和讲座表示由衷的祝贺和肯定,认为美术学院要坚持这样的“展教结合”教学实践,利用汤湖美术馆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经典的前沿的展览作品当作最直接的学术资源,作为一种课堂学习,这样的课程正是当前贯彻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人才培养当中所提倡的美术学院特色的建设“金课”。

据悉,同学们在此次聆听讲座当天,还在汤湖美术馆馆长助理柳国良导览下,参观了“一带一路·王心耀手稿作品展”。

 

2016级公共艺术专业学生聆听讲座感想摘录

程为玮
汤湖美术馆的当代主题讲座中,苏海宁老师主要讲述关于自己大学时期与导师及工作室成员关于完成作品的构思,过程,这让我很受启发。其中最有印象的是作品《扫描》的介绍,它主要采取大字报的形式,在墙面进行涂鸦,然后有个立体的五角星,涂的黑炭,最后以激光灯形式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动静结合的作品。

朱缘老师讲述他从专注写实逐渐在研究生期间过度到抽象探索,还有从静态到动态抽象作品。详细介绍了创作过程和构思,尤其结合制作经历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主队实践体会。并结合名家作品分析当代雕塑形态,并诠释了雕塑的功能从供奉、纪念、教化、装饰等转化路径。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讲得很生动真切,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邓伟倩

将大学美术课堂成功的搬进了美术馆中,让我们在了解的同时学习并研讨。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也感叹老师们对艺术的热爱及匠人精神,对初学雕塑的我们来说,注重立体空间的、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展厅现场交流,对我今后作品的提高与创新能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陈圣琛

汤湖之行让我从实际作品中,知道了公共艺术这门学科各个发展阶段的形态。展出作品看出艺术家老师们持之以恒的决心,对一个作品反复推敲,材质形状大小反复专研的程度让我大开眼界,感到每一个艺术品都是来之不易,都是每一步骤认真付出的结果。并且知道了结合生活现实的艺术,才能给人共鸣。

冯晨

通过现场听讲座和参观,了解到很多艺术家和作品,让我感受到了艺术之美。

雕塑,原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通过雕、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从老师的很多作品看出了艺术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结合,我觉得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借鉴的,我爱雕塑艺术创作。

霍军

通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雕塑的技巧及创作原理:“一张桌子是否平坦光凭眼睛瞧只能做出一个猜测,倘若你用手触摸便能够知晓。”“做雕塑能使手指变得灵活敏感,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就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虑,考虑点不再单一。”“做雕塑不仅仅是为了创作一件艺术品,更多的是在塑造自身,这需要耐心、创意、自信……能把自身的浮躁养成平静的性格。”
活动结束之际,大家都依依不舍,并这类讲座将深深烙在同学们的脑海中,难以抹去……

鞠紫阳

在11月14日这一天我有幸听到了朱老师和苏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艺术充满了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规划,受益匪浅。让我对毕业考研继续升造充满了向往。

潘安

探索是一条完美的道路,经典的艺术灿若星辰成为我们永远的丰碑,当今时代的艺术探索又不再亦步亦趋。所以我们只有广泛听取不同的声音,知道社会、历史需要什么;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往哪里发展。我要想向前面这些艺术家那样,勇敢探索。

曲濯霏

这次看展和讲座上,老师们以新的教学方式“展教结合”,带给我们新的学习体验。他们用原作和图片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思考和制作过程,用非常有趣的话语,让我们感觉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能得到非常有趣的体验感、带入感。

苏俊

我和同学们一起在汤湖美术馆参加了由苏老师和朱老师举行的座谈会。会上苏老师和朱老师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过程,仿佛他们的经历就是我们现在进行时。不觉中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见识。

索天娇

首先很感谢老师们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展教结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我和同学们受益良多,特别是两位老师的讲座,为我们细致地讲解了两位老师曾经的作品,边看边讲解的方式使我觉得课程变得更有趣而且不枯燥。

田野

通过本次座谈会,我收获了很多。使我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得不感叹雕塑艺术家的精神,为了一件作品付出的努力。本次交流座谈会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法,做一件事,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干,最终是会有成果的。

余丽颖

当代雕塑是前卫的、艺术的,更有意思的。比起现代雕塑和后现代雕塑,我觉得当代雕塑除了像草间弥生那种广为人知又特立独行的之外,当代雕塑艺术很吸引人的一点是,它能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如3D打印机之类的。这让艺术变得更加精准,更有技术之美。个人比较喜欢像风动装置,会动的鸟跟怪兽,抑或朱老师的那个海底触手怪,那个很漂亮。

张萌萌

通过此次参观展览,对当代雕塑又有了重新的认识。生活的多元化,各种材料,形式和观念的变化,雕塑不仅仅可以是泥塑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无论大小,材料都可以展现雕塑家的不同的心里感受,及想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

赵泽

雕塑艺术渊源流长,历史上有数不清的风格、流派、样式,使用如铜、石、木、陶、金属焊接等各种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具象、抽象、传统、现代以至于装置、行为、观念、多媒体及后现代等,极大的丰富着雕塑的形式和内容,扩大着“雕塑”的概念范畴。

    周怡麟

这次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超越”——青年艺术家雕塑邀请展。并且在现场聆听了本专业课老师的讲座,其中最让我有体会的是:对于制作雕塑的过程,其中需要有灵感、有比较、有冲突、有许多困难,所以需要坚守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把原理运用在自己的设想上。同时注入对于这个作品更深的主观感情 用自己的热情把作品完成好

图为主讲人:朱缘(右)苏海宁(左)

图为讲座现场  

  图为讲座现场

  图为汤湖美术馆副馆长李瑞洪主持

  图为主讲人苏海宁

  图为主讲人朱缘

  图为美术学院执行院长彭燃作总结

  图为汤湖美术馆策展与学术部主任彭晓辉为学生导览

  图为学生在参观雕塑展厅现场

  图为学生在参观雕塑展厅现场

  图为学生在喜欢的雕塑作品前留影

  图为学生在喜欢的雕塑作品前留影

  图为学生在喜欢的雕塑作品前留影

  图为学生在喜欢的雕塑作品前留影

  

供稿:公共艺术系、教学办

微信编辑:陈玖彤

2018年11月15日